徐秀贤:让6万个乡镇电商,都去繁荣一方经济
从今年“中央一号文件”首次单独提及“推动农村电商发展”,再到两会上的“促进电商进农村”。2017开年过后,农村电商作为助推“三农”发展的新动力,备受关注。
发展环境利好,但从上到下对农村电商的期待已不仅仅局限于“买和卖”。不少行业专家表示,人才培养、最后一公里物流、产业化和规模化……亟待市场和从业者逐一“破局”。
发展农村电商,本质是先进技术、思维对农村流通的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”
对此,汇通达总裁徐秀贤指出:“发展农村电商,其本质是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思维,去推动一次农村流通体系的供给结构性改革。”
被称作“农村电商独角兽”的汇通达,目前覆盖到全国15个省、1.3万个镇、6万多个乡镇夫妻店。在各大巨头争先抢滩农村市场的局面下,完成了一次弯道超车。
“和城市相比,农村的特点是:地广、不集中,而且各地风土人情、经济水平的差异化非常大。所以在城市里做电商的那套做法,放到农村可能并不完全适用。”
徐秀贤说,正是想通了这一点,汇通达才有了和大家都不一样,但行之有效、并且能真正推动农村流通转型升级的路子:在乡镇夫妻店“身上”做加法,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为他们“赋能”。
落地具体实践层面,徐秀贤介绍,汇通达早于市场2年,用“泥腿子”的态度深入各地农村调研、试点。“技术上我们建立了‘超级老板’、‘汇掌柜’两套系统,让乡镇夫妻店用互联网的方式,把货、帐、消费者数据,全部管理起来;商品层面我们打通供应链上游,让乡镇夫妻店用最低成本采购到优质商品。”
另外加上金融、社群、运营等方面的支持和培训,汇通达将其统一概括成“5+服务”。
“这样做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有两个,一是因地制宜,不打破农村本来就有的流通生态,而是在上面叠加新的东西、创造新的价值;二是乡镇夫妻店是各地农流中最重要的一环,工业品下乡的水龙头、农产品上行的集散地,他们也往往是在农村最早、最容易接受互联网的一批人,把他们激活了、能带动当地一批人。”
数据显示,汇通达所覆盖到的乡镇夫妻店,2016累计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,平均同比增幅35%。同时,从去年8月至今,帮助12000多家乡镇夫妻店开出了自己的线上网店,真正实现从“传统流通”向“互联网+实体”的升级转型。
建本地化“小生态”,繁荣一方经济
行业共识,简单的“代买代卖”肯定不是农村电商的最终形态。
徐秀贤表示,不管是拉动就业、打通农村物流,还是金融、信息服务下乡等等,“农村电商”所承载的责任,就是繁荣所在地的一方经济。
“汇通达的6万家乡镇夫妻店,正在发生这样的‘进化’。”
徐秀贤介绍,首先从经营方式上,他们已经逐渐从“商品经营”转向了更互联网的“用户经营”。
随之而来的各种“共享经济”形态的创新,比如“劳务进城”、“微物流”等等,有效解决了转移就业、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,并且将农村闲置的人、店、车等资源重组利用起来。
其次,乡镇夫妻店正在当地构建本地化的“小生态”。
“原来是卖家电的,现在有了线上平台和用户数据,他把周边卖农资、农机、酒水等商品的异业夫妻店全部用互联网的方式整合起来,拉动一条街的消费活力;依托‘小生态’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上行销售的案例也被自然‘进化’出来,湖北麻城老米酒,去年一年就卖了20万。”
据统计,汇通达所辖的乡镇会员店累计为农村本地创造了30万就业岗位,很好地扮演了“镇级经济造血机”的角色。
“现在是6万个乡镇电商,在为繁荣一方经济做着努力和贡献。我们希望到2017年底,这个数字能够达到10万个,覆盖国内的1.6万个镇。”徐秀贤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