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一号文件说的这件事,南京这家企业一做就是5年
摘自人民日报
时间:2017-02-27 | 来源:| 作者:王捷青 | 浏览次数:2909

       农村人口多、发展空间大,是一片广袤的“蓝海”。尤其最近几年,随着电商企业迈开脚步纷纷“下乡”,农村市场愈发成为了外人眼里的香馍馍。

       即便如此,农村也依旧还是一片“浅海”:

       总量大,但分摊到某个市场区域,就显得薄;

       大部分农民还是相信本地就近购买和熟人消费;

       农村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带来的各地农民消费差异性……

       农民、农村、农流——由于“三农”的这些特点,让过去几年在城市里风风火火的电商巨头,在往农村下沉的过程中,交了不少“学费”。

       日前,2017中央一号文件发布,连续第14个年头锁定“三农”。其中,“推进农村电商电商发展”、“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”等议题,再次被行业、市场乃至整个社会高度关注。

       市场就是这样,在新的机会窗口打开时,总会释放出一些“惊喜”、诞生出新的行业领跑者。

       这一次,“领跑者”落在了咱们南京。总部设在南京、2016年被称为中国农村电商独角兽企业的汇通达,用了5年时间,交出一份覆盖12400个镇、落地60000家乡镇、市场规模全国第一的成绩单。

 

     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,首次将“农村电商”单列

       今年“中央一号文件”首次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成列出来,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  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14条第一句就提出:“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,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。”

       行业普遍认为,这既是对2016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提出“振兴实体经济”的回应,也是过去几年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的经验总结:单纯的电商在农村并不完全适宜。

        从2011年开始,汇通达就从零到一、为行业摸索出一条: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、为乡镇经济实体“赋能”的农村电商道路,并且坚持一做就是5年。有别于其他“电商下乡”自建站点的思路,汇通达认为,乡镇夫妻店才既是农村流通体系里的支点:是工业品下乡的水龙头、农产品进城的集散地;也是激活镇级经济、为本地经济“造血”的主体。

       正如汇通达总裁徐秀贤说的那样,汇通达核心只做一件事,就是“让乡镇商铺变成电商旺铺”。

       经过5年“泥腿子”一般的在全国乡镇里摸爬滚打,汇通达现已覆盖12400个镇、60000家会员店,规模全国第一。

       这60000家经过“互联网升级”的乡镇夫妻店,2016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,逆势增长35%。

       不仅如此,汇通达还在所覆盖的乡镇,大力推进“1+N小生态”工程:

       以乡镇中心店是“1”,一条街上经营农资、农机、建材、电动车、酒水的乡镇店主是“N”,他们可以共享管理后台、会员数据、促销资源……

       这是从1个店的互联网升级、到1个镇所有流通实体的互联网升级。由此一来,相比较其他电商下乡简单的“买”与“卖”,显而易见,汇通达把重心放在了如何为镇级经济“造血”这一点上,这也是典型的共创共享思维。

 

       首提“推进光伏发电”,汇通达和协鑫已经“强强联合”


     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: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,推进光伏发电。

       无独有偶,2016年第四季度,协鑫集成便发布公告称:
       汇通达、协鑫集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计划在全国范围推广“户用分布式屋顶光伏系统”。

       徐秀贤说,汇通达的价值观是“让农村消费者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商品和服务”。而推进光伏发电,则是一次在此价值观基础上的“升华”。

       “善用农村天然、而又闲置的‘屋顶’资源,通过清洁、环保、高效的光伏项目,让农民家庭能自己‘发电’,这样既用电不花钱,多余的电又能卖钱,晒着太阳就把钱赚了。归根结底,还是为增加农民收入、改善农民生活、激活乡镇经济,创收增收。”

 

       健全创业就业,汇通达用了2个“巧办法”


       在关注农村人口创业就业的大事上,中央一号文件指示,重点放在“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创业创新体制”上。指出:健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,鼓励多渠道就业……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,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。

       据统计,着力为乡镇夫妻店“赋能”的汇通达,截止2016年底,已帮助农民创业就业30万人以上。

       徐秀贤说,在这一环节,汇通达用了2个巧办法:
       一是通过微物流、旅游、乡镇代理人等流通周边的新业务,让农村闲散的物流、信息等资源得以再利用起来,创造价值;
       二是“劳务进城”创新农村就业项目的设计开展,把闲时劳动力和异地用工需求精准对接,现已实现上万组就业供需的匹配。

0
返回列表